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汇总24篇)

时间:2024-04-27 12:40:06 作者:笔尘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与借鉴。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既对学校制定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分析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学以致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完善,高职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然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却普遍存在。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不乏出现“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齐齐求职于招聘会”的情形[1],用人单位的选择,就业市场的取舍,对高职生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备受高职教育者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有:

1、学习需要不明确。许多高职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无法把握,对自身的需求不能准确界定,当他们感到所学知识不是自己生活所需时,就不会有学习动力。

2、职业发展目标缺失。许多高职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目标模糊,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关系,从而无法对学习的价值和目标进行准确地定位[2]。

3、对知识价值认知迷茫,学习功利性过分彰显。采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标准,追求短期目标和物质利益上实惠的个体性求实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注重眼前利益的学习动机相当明显,学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快速滋长,他们误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寻得“热”专业、求得高收入或者迈向更高的仕途[3]。

外在因素有:

1、当前影响最显著的环境——互联网。部分高职生把大部分课外时间用于上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沉迷于网络,直接以学习为目的的上网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少。

2、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家庭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较为复杂,家长的'期望值高未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家长的期望值偏低以及对子女学习疏于关注往往又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环境对高职生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和持久,当高职生通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了解到本专业的现实工作状况,发现现实和理想存在的较大差距时,就会对自己的事业前景感到悲观,从而降低自己的学习动力[3]。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对策。

1、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尽早适应新环境。

高职学生对就读的高职院校往往具有一定的偏见。学校应尽早对高职学生做好引导,让高职学生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帮助学生意识到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上高职院校一样可以成才。学校一般应在新生入学后正式上课之前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的介绍,可以邀请比较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或是优秀毕业生来与新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尽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4]。

2、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让高职学生到人才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中去,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校可以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同时也可以寻找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使企业生产现场成为进行教学的课堂,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

3、注重因材施教,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调查、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要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教与学的活动中[4]。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利用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开展有趣的活动培养学习兴趣;还可利用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来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因材施教,追求实效。面对层次不齐的学生,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例如:英语分为a、b、c三个等级。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入奖惩激励机制。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着重要影响。从学习认识过程的外部条件来看,其影响集中表现为校风、教风对学习的形成与改善的制约性学校要把校风和教风建设放在一定的高度,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5]。同时要引入奖惩激励机制,激励是一种正强化,对培养学习热情有促进作用,要善于运用正强化选择强化物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运用期待、鼓励、表扬、肯定、竞赛等激励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

5、注意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效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高职学生虽说在年龄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还是不成熟的,容易受到各种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的消极,害怕吃苦,不愿受约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再局限于文凭,更看重的是能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学生的任务是要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只有学好知识,打好基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高校在设立心理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注重完善心理咨询和辅导、教育工作。教师们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才能使学生心理环境得到净化、优化,进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发展需求来开展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德萍。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2]程洪荣,程洪玲,刘泽林。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6)。

[3]徐德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中国培训,2009(8)。

[4]王彦林。浅议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

[5]黄令,吴伟国。构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思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屈克英。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成人教育,2010(2)。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中主要涵盖了学科专业性内容和教育专业性内容等,教育部门与机构对教师任职提出了学历标准要求,教师务必具备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教育机构陆续颁布了教师专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

一、现存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合格教学人员和不称职教学人员,教师本体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大专学历以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人员数量极少,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就业体制尚未有力完善,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就业中便会遇到诸多困难,加之社会特殊教育基础性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大众群体无法深度熟知特殊教育内涵,特殊教育教师因此不青睐于本专业工作就业,多数非特教专业出身教师跻身与此行业之中,一般情况下由普校而来,并未接受过相应特教训练与培训。因为受到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特教教师过往阶段并未进行特教培训与特教知识深度学习,任职过程中,仅能通过摸索来执行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规理论知识引导。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即便增加继续教育机会,也会因为理论基础薄弱而不能理解培训知识,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方面有所欠缺,所掌握知识含量较少,其主要原因为,聋童教育教师和弱智儿童教师以及盲童教师人数比例较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人数较多,弱智儿童教育人数较少,而盲童教育教师人数则更少;还有就是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阶段,专业教育知识培养过程中,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此时仅以学生选修课形式产生。

1.加大职后培训力度以至有效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完善特教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情况下均由普通小学调任,而其余部分教师则由不景气单位所调入,所以校方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对此类教师群体进行职后训练,旨在培养其基础性特教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从事特教工作的水准与能力。

2.学科合理设置。

小学特殊教育学科设置环节中,科学设置度和合理设置度均有所欠缺,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信息内容中,特教教师具体技能即为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重点,此时应逐步加强弱智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和聋童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在进行盲童教育时应更具针对性。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和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尤为重要,此时主要涵盖了行为管理内容、早期教育内容和听说训练内容等。

3.特教教师学历水平提升。

通过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学历均为中专,小部分特教教师为大专学历,剩余特教教师均为初中水平教师和高中水平教师,大多数教师群体并未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培养和特殊教育培训,多数均为未获取特教资格的教职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务必具备本科学历或者本科以上学历,只有满足学历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特教任务执行,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内在学历层次,以此为前提来深度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上述内容对稳步促进特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

三、结束语。

从特殊学生角度加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最终效应分为两点内容,第一点内容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而第二点则为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特殊学校学生文化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小学学校学生文化水平,弱智学校学生群体和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此类状况,从表面上来看是教师问题与学校自身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我国教育政策问题。特殊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整体事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内容、教材设计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内容等均与普通小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按照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现状等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与积极整改,使此类学生知识合理增长,达成技能优质获取、人格合理完善的主要教学目的,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教师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美国一项对教师的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教师认为学生纪律问题对他们实施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学校还未实现小班教学,班级过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教师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

(三)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有些学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人连做一个教师都不称职,但却靠着某种关系当着领导甚至于更高的职务,可以想象他们会把学校管理得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现出失望和无助,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权力失衡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晋级考核等环节中,存在着人为的不公平因素,个别水平高有能力的教师往往因此而受挫,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时间一长,职业倦怠必然产生.而且这一现象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极大的负面效应。

(四)欠科学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众多的研究发现,较少参与决策的人具有较高的倦怠感。对学校出台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教师总是被动地去执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主观能动性大大减弱,内在的积极性被削弱,倦怠感自然而然就产生。

学校对教师欠科学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尤其是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过分强调数字量化,不仅加重了工作负担,而且也干扰了教师的工作目标,导致学术腐败现象的产生,使急功近利之风在校园盛行。教师之间由于利益的驱动,竞争变得十分激烈,正常的合作交流明显减少。教师间正常交往的减少,工作压力的加大,同事间的相互猜忌,容易使教师个体产生压抑、孤独、焦虑的情绪,加大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几率等等。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已逐渐呈现出饱和的趋势,与此同时,加之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得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呈指数递增,从而导致人才供大于需的不良现象,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间接地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也随之出现,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其可以给经济注入新活力,促进经济再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则可以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1]。然而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阻碍其成功的因素,其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不足就是主要因素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主有四个方面:政府、学校、企业、大学生自身[2]。

(一)政府方面的不足。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是一个扶持者的角色,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扶持主要表现在出台相应创业政策及其宣传两个方面。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也出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完善了创业政策体系,但是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落实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的直接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微。(二)学校方面的不足学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引导者,起着灌输创业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理念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资源匮乏,且未能将其纳入必修课范围,重视程度不够;(2)师资队伍不足,师生互动较少;(3)校企合作不够密切,创业教育缺乏企业参与。因此使很多对创业有想法的大学生得不到系统、科学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失去创业的积极性。

(三)企业方面的不足。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创业过程中资金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且从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入来看,其主要来自于社会企业居多,但是从设立的基金规模来看,却是十分有限。因此企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创业基金投入不够,二是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践机会有限,缺乏实践指导。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的不足。

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主要主体,是创业的践行者,其自身的创业意愿及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创业的成败。虽然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具有思维活跃、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等优势,但从一些创业失败的例子中不难发现其依然存在诸如缺乏管理经验、急于求成、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等方面不足。

(一)政府层面的完善对策。

政府层面可根据其不足从两个方面进行相应完善,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创业政策体系,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外有关创业政策的高效做法,如增加相应的政府创业职能部门和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大力促进和保障创业政策的真正落实,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健康的创业环境体系;其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资金投入,加大对大学生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务必使宣传有实效。

(二)学校层面的.完善对策。

首先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学校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知识的特点,灵活地将其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能力;其次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方面,学校应选拔具备多学科领用知识的老师任课,在扩张教师队伍的同时,严格把关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做到教师数量和质量双重保障;最后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返校,以讲座的形式给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亲身传授创业经验,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三)企业层面的完善对策。

任何企业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而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就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针对企业方面的不足,可从两方面提出完善对策,一是增加创业基金的投入,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四)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完善对策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面对创业失败的打击;切勿急功近利,应清醒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创业风险意识;坚持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作为创业准则,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积极主动的学习创业管理技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创业践行者。

参考文献:

[1]白晓薇.大学创业教育的误区解读与建议[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

[2]茂田.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9).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社会所尊重,被认为是光荣且神圣的职业。在这种光环之下,我们应该了解到,教师是一种高压职业,教师的付出和压力,也应该为社会所认知。而小学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职业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其职业生涯中往往存在更大的职业压力和倦怠。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到这个特殊教师群体的职业现状及问题,我们对几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固定职业时,当遭遇大的变故、压力,或者对本职业毫无兴趣可言等情况时,不能正常的过渡工作情况的一种反应,通常表现在语言。行为和态度等多个方面。专业上可以将职业倦怠的表现概括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等几个方面。

而具体到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由于其更加特殊性,所以针对其研究和探讨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我国在普通教育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特殊教育群体的职业压力和倦怠研究显得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也偏向于描述性的书面研究,还没有较为全面的从职业压力,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特殊教师职业的相关现状及问题。

据当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国内的特教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而官方提供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健康普查情况显示,大部分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隐患,检出率较普通学校教师高。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获取真实数据,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二、小学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难度大。

在特殊小学接受教育的小孩,由于年纪较小且存在一定的生理或智力障碍,较之于普通小学生有其特殊之处,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隐患。首先,在日常教学方面,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教学课程较为不同,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备课和准备。同时,在教授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让孩子们理解。其次,在日常生活方面,对于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孩子,教师往往需要更加专注的陪护,并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且有时只能采取非常规处理,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非常的体力和能力。最后,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当教师受到委屈时也只能自己承受,很难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权。

2.社会认可度低。

对于普通中小学教师来说,父母和社会往往只期待孩子在学业上能出类拔萃,在生活上则显得力所能及,较为忽视。但是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生活方面的困难往往更甚。家庭和社会希望这些生来有缺陷的孩子能在特殊学校学会基础常识的情况下,还能和正常学生一样掌握相同的生存技能。但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就都是社会期待与实际情况的出入,也让教师倍感职业压力,更甚者,产生职业倦怠感,更加无法专注于教学工作。同时,社会上很多人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认为他们与普通教师完全不同,因此也容易产生更高的社会期待。

3.薪资水平低。

虽然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之普通学校只会更甚,但是我国的教师编制则有些不同。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较普通学校教师低,且社会地位较低,福利水平及制度不完善,这些都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繁重的工作量却并不理想的经济收入,难免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难以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从而也无法获得工作的心理满足感。

三、措施。

1.减轻教师负担。

在特殊教师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社会各方都应增加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切实做到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首先,从学校层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教师减压,例如,相应减少每个教师所分配工作量,在教学之余组织轻松有趣的文娱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等,都有利于减缓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感;再如,从社会和家庭层面,家长可以和教师多进行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协助教师解决,这样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难处,更易获得职业认同感和满足感。

2.降低社会期望值。

由于当前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较高期待,从现实角度考虑,应将社会期待合理化。从政府层面,政府应该引导社会公众更多的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知道教师的辛勤付出与能力和精力有限等情况,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期望值,争取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同时,也符合社会新的期待值。同时,从教师自身层面,也应在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有效技能,以适应实际需要。

3.加大经济投入。

小学教师的社会社会认可度低,收入水平不理想的问题一直存在,相较于高校教师薪资体系等的相对完善,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收入显得不尽人意。为了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由于薪资等引起的职业倦怠感,教育部门应合理规划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子女入学问题、养老保险金问题等,从实际入手,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和保障,加强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认同感。

四、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及家庭对于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更多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教师群体面对一个更加困难的局面,在认真教学、辅导学生成人成才的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社会公众的期待和合理排解自身的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而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由此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愈发普遍的职业倦怠等问题,开始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从而使孩子无法达到社会及家庭的各方面期望值,循环往复。由此可见,我们应切实关注教师群体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和解决渠道,在认真工作之余,也为教师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区域,更好地进步。这样,特殊教育教师以充沛的精力,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自信心是指人们对自己完成特定目标时的一种信心和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它是一个人稳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发现,自信心强的人,一般都情绪饱满,乐于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并且在处理问题时,有“我能行”的信念支持。而自信心不足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一般采取逃避的方法或者是情绪化地处理这些问题。由此可见,自信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上课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孤僻,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较少;依赖父母,很难一下子适应新的环境,不愿意留在幼儿园过群体生活;在做决定时,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大多数时候都选择逃避。

二、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内向,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些生理上的缺陷,有些孩子天生在某一方面的脑神经不发达。如果这些遗传因素的影响没有教师和家长的合理引导,就会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过度地否定。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但是有些家长脾气比较急躁,没有耐心跟幼儿友好地沟通,只会过多地指责幼儿。

3.过度保护的家庭教养方式。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父母会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唯一的孩子身上,总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当幼儿想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锻炼能力的时候,父母总会代替或阻止他们。当有一天,幼儿必须自己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由于缺乏尝试和锻炼,他们很难独立完成任务。

4.家庭经济条件和完整程度的影响。一般家庭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当看到别的小朋友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高档的食物,而自己却没办法享受这种待遇,幼儿就会通过自我比较产生挫败感。

5.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性格,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很难做到对他们个性的充分尊重,总是喜欢拿一些孩子的长处跟另外一些孩子的短处做比较。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1.最基本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幼儿。在要求他们完成一个任务之前,先试着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多么不成熟,但也要把他当做独立个体和他沟通。

2.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有很大的耐心。不应该还没有了解事情的经过,就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幼儿犯错的原因,至少得先听完幼儿的解释。

3.不断地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提高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不断地去尝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的难度可以适当地降低一些,比如说扫一下地或者是画个苹果。虽然幼儿刚开始做得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找出他做得相对好的方面并及时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4.正确地给予反馈。一旦发现幼儿表现良好,就应该迅速地给予赞美,这样反馈的效果才会更好。一来可以强化他的这种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二来可以固化他做得比较好的行为,从而培养好的习惯。此外,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在时时关注着他的存在。

5.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发觉孩子的优势,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用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并且还需要创造机会,将孩子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尤其对于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挖掘他们的过人之处,发挥他们正能量。

6.家长应该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完整的家庭环境。并且,要让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即使有些家庭没有钱买优质的衣着,但也应该让幼儿洗漱干净,这样也不至于被其他同学嘲笑。

对于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智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所以不管家长多么需要时间忙事业,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多多关注和呵护自己的孩子,要不然等孩子各方面发展定型之后,再想改变,就得付出好几倍的努力。对于学校来说,应该严格地把控好幼儿园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防止教师不正当的教育对幼儿造成身心的伤害。对于社会来说,要努力的范围就更大了。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十几年中,有不少学生、家长向我咨询,反映助听器不能帮助孩子对语音的接受,有些学生不喜欢佩戴助听器,下课时常常将助听器拿下,更有一些孩子,在上课时,虽然戴着助听器,但已将电池偷偷去掉。不少学生表示外面的声音太吵,使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学生佩戴的助听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适配的助听器。

(一)助听器验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选配适合的助听器是保证听力损失者可以进行有效听力补偿的首要条件。但是如何能够使每个听力损失者都佩戴到适合的助听器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助听器验配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听力障碍者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也会因为其“质量”问题而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助听器佩戴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经济问题制约听力障碍儿童选配适合的助听器。

即使我们有了专业人员可以满足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验配服务上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上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听力障碍儿童并没有选配到合适的助听器。

二、助听器佩戴后的早期干预问题。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听力障碍儿童听力损伤程度、性质、补偿效果、干预时间、训练效果、家庭经济能力、家长意愿及家长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都对儿童的干预产生重要影响。

东北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听器验配质量、家长经济能力和康复意识及地区康复训练质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很多儿童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但是其没有经过良好的听力及语言训练,也造成了听力障碍儿童在助听器佩戴上的问题。

三、学校及家庭支持问题。

(一)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教育专业服务资源比较集中的机构,有责任承担起听力障碍儿童在校或在家庭中助听设备有效使用的义务。但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储备等方面的制约,缺乏有效管理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方法和手段。

1.管理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者很少认识到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管理是学校的责任,也很少关注到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有效的使用问题。

2.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方法和设施。助听器有效使用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协调,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及相关设备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手段、方法、人员、设备的缺失,即使有管理条例,也是流于形式,不具备实质意义。

(二)家长。

家长本应在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上起主导作用,但因为缺乏社会、学校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加之家长在专业知识及专业意识上的缺失,使他们在儿童自己使用助听器方面缺乏有效帮助,这也是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方面的重要问题。

四、专业维护问题。

助听器是精密电子仪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要求严格遵守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维护方面的问题,导致助听器故障率较高,从而影响到儿童助听器使用的效果和积极性。

我在调查特殊教育学校(聋校)学生助听器使用情况时也发现,助听器的佩戴使学生感到不舒服、不满意,常会影响到助听器的使用,学生甚至会拒绝使用。台湾杨雅惠先生根据中国台湾和国外文献,将助听器影响使用者使用的影响因素整理如下:

1.功能不良:如,电池没电、耳模不够密合、连接管有水汽等。

2.选配人员配置不当:如,助听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未能依照其数字设定,进一步地检验助听器的.适当性。

3.背景噪音的干扰:助听器放大了语音,也放大了环境噪音,造成听障者使用的困扰,也影响语音辨识能力;反馈音的干扰。

4.助听器的费用:如,电池寿命太短,汰换费用高、耳模不合时需重做的费用、维修费用高等。

5.听障者对助听器缺乏知能与敏锐度,以至于无法适时的维护与修理。

6.听障者未具有正向的态度,以致受到外观与标记所困扰。

因为虽也受这些因素所困扰,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家长、学生对助听器的相关知识匮乏,信息多来自助听器销售上的宣传,普遍认为只要佩戴上助听器孩子就能听到,缺失听觉康复过程。

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有效使用是关乎听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重要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聋校)学生绝大多数都配有助听器,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助听器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助益。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团队在企业中出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世界一级的著名大公司中,团队已被认为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可行方案,它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员工的才能,同时能够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迅速反应。然而,这并不是说团队在组织中一经建立,就会自动产生如上效果。实践中成功的企业团队并不是很多。

针对现实中一些团队效率不足的原因,本文认为应从完善团队构成要素和优化团队管理两方面着手加强团队的建设。

一、完善团队构成要素。

在企业中,往往把一群工作人员,或一个部门称为“团队”。当所谓的“团队”并未带来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时,人们可能就会归结为团队的失效。但实际上,问题常常是这些所谓的“团队”只有团队之名,而缺乏团队之实。只有切实完善团队构成要素,才能建立真正的“团队”。

(一)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的当每个人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团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如何实现个人与团队目标的“双赢”、只为完成工作而工作,而不是为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而共同努力,我们认为,他们缺乏工作热情。不难想象,这样的团队很难成功。

真正的团队首先要具有“内在的工作热情”这样的特征。内在的工作热情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利益关系的认同,而利益关系的认同必须在明确团队目标之后。因为只有当团队成员知道团队要干什么和要干到什么程度以后,才能判断这件事是否能够成功,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好处。尽管无法告诉每一个人他们具体将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应由企业的激励制度去规定,但至少可以让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对自己很有益的事业。这样才能使团队成员由衷地将团队目标转化成个人的目标,才能在工作中迸发内在的创造激情和无尽潜力。

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团队在组建之初,需要团队成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和个体层次都能被接受的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被全体成员接受,就会起到航标的作用。每个人的工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共同愿景和目的的建立,能够激发出人的“深层热望”,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时,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主动合作,团队也才能获得协同效益。

(二)塑造和谐的团队关系。

在工作中,人们可能结成各种关系,有些是不利于团队发展的,如任人唯亲、各占山头等,其结果就是工作中常常出现人为的阻力,帮派之争常常左右重大的决议等等,显然这是不会带来高绩效的。

真正团队的又一特征是“具有和谐平等、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当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必顾及到人际关系;每个人只需忠实于团队,而不需忠实于某个人时,大家才能相信团队中存在人人公平、平等的发展的机会,才会将自己和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

塑造团队关系,就是将团队成员关系调节到最佳值。联想对员工提出了“五多三少”的行为准则,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少不分场合地训人;多一点赞扬,少一点风凉话;多把别人往好处想,少盯着别人的缺点;多问别人的困难;多一点微笑,正是出于塑造和谐的团队关系的需要。

(三)推行团队规范和严守纪律。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比如说,某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或失之以宽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

真正团队的又一特征是“具有严明、公正的纪律或规范”。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一个破窗理论:一个窗户的玻璃被打破,而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玻璃,最后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

推行和贯彻团队规范,重在及时发现和纠正有悖于规范的行为,并且应当纠正“纪律有碍团结”的错误观念。谁是团队里最差的成员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文过饰非,一味充当老好人。宽是害,严是爱。对于这一点,每一个时刻直面竞争的团队都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四)合理配置团队角色。

有一些人将团队精神理解为集体主义,并简单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对立起来。这样常常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

真正团队的又一特征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置。只有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展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团队才会迸发出如原子裂变般的能量。

最典型的团队当属运动场上的球队,每个球队中需要具有不同技能的成员。同样,企业中团队也需要不同的角色配合。例如以科技开发为目的的团队常常设计这样的角色:信息收集员,是与外部信息源联结的纽带。创新倡导者,善于宣传创新构思,能与高层领导对话。创新构思产生者,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喜欢解决前沿问题,能够综合分析市场、技术、生产等方面信息并提出解决挑战性技术难题的新方法或新产品构思。技术难题解决者,不一定有创新性,但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够全面把握创新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对创新项目的费用和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并有能力在关键技术环节上作出正确决策,还要善于与创新人员沟通,给予鼓励,善于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挑选团队成员时,不仅要考虑候选人是否具有团队角色所需的技术才能,还要考虑其它,如是否具有与团队精神相符的人格特征即考察他的人际相容性、情绪稳定性及责任意识等等。

二、优化团队管理。

完善团队要素是构建团队的基础,优化团队管理则提高团队运行效率的加速器。

(一)管理手段综合化。

团队管理手段是多样化的,有沟通、协调、任务分配、目标设定、激励、教导、评价、适当批评、建议、授权、开会、奖惩等手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例如,在建立团队共同目标和愿景、塑造良好团队关系时,一方面是宣传团队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实施的艰辛、实施者的奉献精神以及已取得成果等方面,以使得团队成员能够产生很强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游玩或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跨越高空断桥、高空抓杠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增强自信、打消了挫折感以及相信集体、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的力量。这样很快就会看到团队出现了凝聚力。

(二)管理内容阶段化。

团队的构建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为三年到五年,要根据每一阶段的团队特点来确定不同的管理内容。在形成期,团队共同的目标、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规范尚未形成。此时的管理内容在于快速让成员进入团队状况,要让成员理解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的相互依存性。在凝聚期,本论文来源于(/)日常事务能正常运作,但主要的决策与问题,仍需要领导者的指示。此时的管理内容是挑选核心成员,培养核心成员的能力,建立更广泛的授权与更清晰的权责划分。在开放期,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目标由领导者制定转变为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此时的管理内容是培养团队自主能力。在成熟期,团队爆发前所未有的潜能,创造出非凡的成果,并且能获得很高的顾客满意度。此时的管理内容是保持成长的动力,避免老化。

(三)绩效评定科学化。

在团队中,必须科学合理地对成员进行绩效评定。一般来讲,对团队绩效的测评可以遵循如下的程序,即首先要确定对团队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和对个体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然后在测评维度的基础上,分解测评的关键要素,最后再考虑如何用具体的测评指标来衡量这些要素。这里具体介绍一种团队绩效评定的方法。

首先确定团队层面的绩效测评,采用“价值贡献额”作为测评指标。团队的价值贡献额指的是团队当期投入价值和当期创造价值之和。当期投入价值包括工资,福利,培训费,科研经费等等。当期创造价值是企业当期新增价值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以及亏损企业的减亏额&的一部分,企业当期新增价值是科研、生产、营销各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根据具体各环节的贡献情况确定其贡献系数,用企业当期新增价值乘以团队的贡献系数便得到了团队的当期创造价值。然后确定个体层面的绩效测评,即测算团队成员的个人绩效。根据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如地位、责任、努力程度、成果等确定每个人的价值分配系数,用团队的价值贡献额乘以个人的价值分配系数,便得到了每个人的绩效值。根据团队的价值贡献额和个人的绩效值,参考个人的要求,设计出工资、奖金、股金等的不同组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团队建设是一项控制难度很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在所难免,但只要坚持以完善团队要素为本、优化团队管理为辅的原则,勤于探索,注重实效,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各种形式的误区,从而真正培养出高效绩的团队。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的出台水利工程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较多。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极其繁琐并且浩大的工程。多年以来,为确保整个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有好的质量,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导致水利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包含项目的后期管理,还包括整个项目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设计环节、施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大,之所以会有这种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需要认真着手解决,这对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项目认识不完全;监督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机制不完善等有重要联系。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遇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今后工作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

1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1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目标不明确。

水利工程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是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福祉安危,好的质量是保证水利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管理机制不完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快,但是没办法保证高质量,导致项目在管理中很被动。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管理的目标认识不清晰,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未能对管理目标进行很好的规划,对一些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更应加强监管,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避免今后出现质量问题。

1.2登记法人负责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必须对于在建水利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高效管理,法人的职责包括,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的管理。合格的项目法人是水利工程能够建设完备的第一步,是每位职工利益的有效保障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水利工程法人负责建设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体现就是项目建设和管理不够规范化,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没有项目法人的情况,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本身不完善,这些造成的'负责主体并不是十分的具体,为后期的风险责任承担带来很大风险。政府方面,替企业解决登记法人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造成资金、建设、管理的不间断性的发生,所以登记法人负责制制度的不完善都会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影响。

1.3质量监督、检查管理不严谨。

在水利施工现场中,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是面对的重要问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范。现在大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都有监督检查环节,检查并不是严格或者未按照严格程序来定。很多情况下,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出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非常普遍。另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管理队伍本身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人员并没有达到项目本身所要求的资质,因为管理队伍人员的参差不齐,知识与经验的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未按照规范程序进行监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监督程序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这都使得监督机制的建立形同虚设。

2主要对策分析。

2.1深化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将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一些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整个项目在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为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专门的施工安全检查,消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发生。培训、监管以及责任的落实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

2.2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法律与责任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法律责任制度已经迫在眉睫,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投入,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完善法人负责制。法人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人制度的完善可以抑制盲目负责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负责,也是对于更多工作人员的负责。二是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选用有知识、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对于专业化的水利工程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三是要对现行的规定进行一次合理的梳理,认真审查每一项规定,确保项目实施的法规和要求始终体现最科学的原则特征。

2.3严格管控水利工程成本。

管控水利工程成本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监管非常重要,严格管控工程成本,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成本管控规章,为项目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完善工程监理管控成本,在质检和监督作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建立完整的项目内控机制,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内控机制,加大工程成本的严格管控。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数据核对,为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方便。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很多人最容易产生倦怠的是工作,这方面,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我们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及时倾诉。

我们在受到压力威胁而产生倦怠情绪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锻炼和放松。

注意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缓解倦怠,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倦怠和抑郁感。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也可藉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

精油调节。

精油可以帮助人类消除疲劳,而不是压抑疲倦、倦怠的感觉,使用罗勒、天竺葵、肉豆蔻、迷迭香、百里香、马郁兰、松树等单一精油,或混合2至3中精油进行按摩,可以抚慰身体、洗涤心灵,让人重新获得能量。用6滴天竺葵、迷迭香、百里香或马郁兰精油进行芳香泡澡,可以振奋精油。

出来单一精油植物,也可以改用复方精油:2滴丁香+2滴肉豆蔻精油+4滴其他类精油即可。

上述精油都能减轻生理上的疲倦,而迷迭香和罗勒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精神劳累。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住宅管理专业化进一步普及的今天,我国物业管理也迎来空前规模。截止到底,我国物业服务企业10.5万家、管理规模164.5亿平方米、从业人员711万、年营业收入3500亿元,百强企业虽仅占行业企业总量的0.2%,但年营业总收入850亿元,占全国物业服务企业年总营收的24.3%;管理面积32.18亿平方米,占全国物业管理总面积的19.5%.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物业管理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业主大会法律地位不明确,物业管理范围界限模糊,物业管理行为不规范,导致物业管理服务纠纷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社区稳定。

二、我国物业管理的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调整城市物业管理法律规范的专门性法律,有关物业管理的规则多散见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物权法中也有所提及。

6月8号国务院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物业管理正式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提高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秩序,3月17日建设部颁布《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并于11月26日更名为《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203月16日上午通过的《物权法》,也对物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做了明确规定。经国务院重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已于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条例》对规范城市物业管理和维护业主合法权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三、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业管理立法方面的不足。

《物权法》是一部基本法,对调整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具有较高效力。但其对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的规范,这使得对物业管理的规范更多的依赖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了配合国家相关法律的实施,各地方也积极制定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物业管理水平发展不一,再加上各地学者对物业管理的理解不同,导致我国地方物业管理规范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对物业管理模式的界定上,《物业管理条例》与《物权法》就出现了不一致。《物权法》第八十一条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该条对物业管理模式做了明确规定。即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可见,物权法至少规定了三种物业管理方式:业主自我管理方式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方式和业主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的方式。

而《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在对物业管理定义时,直接认定了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是物业管理的唯一模式。

该条说明,《物业管理条例》只适用于调整业主委托物管企业这一单一管理模式,而无法调整《物权法》规定的另外两种管理模式。虽然,企业主导下的物业管理模式更具专业性和效率,但在城乡结合地区,业主自主管理和委托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已十分普遍。《物业管理条例》的这一立法缺陷导致其他模式物业管理中的纠纷难以解决。

(二)物业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边界不清。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物业服务用房和公用设施,属于业主共有。该条对小区物业服务和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的产权进行了界定。

物权法的这些规定,也都是原则性的规定,遇到实际操作时根本无法实施。从物业管理的实际状况看,对公共场所、公用设施边界的界定十分模糊。例如小区的水电供给设备是否为业主共有?水电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到底由谁承担?现实是在现有物业管理模式下,城市物业服务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有关政府部门以建筑区划“红线”为借口,规避了应当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保证保证建筑物及其设施的使用安全,延长建筑物及其设施的其使用寿命,确保物业增值保值。因此,物业服务企业的重心应放在物业公用设施的维修和维护上,而不是过多的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水电供给,消防等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内容。现实是物业企业成了万金油式的管家,掩盖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

(三)业主自治制度不完善。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主大会由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对关系业主利益的事项进行决议。然而,对于业主大会的行为能力问题,条例未做相应规定。业主大会不能以大会的名义对外实施法律行为,不能成为诉讼参与主体,其民事法律地位得不到认可,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权利机关。

《物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负责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该条实际上界定了业主委员会是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有权代表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管理合同,依据《合同法》业主委员会成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司法操作实践看,对于业主委员会是否存在诉讼主体资格的问题仍有较大争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以及地方高院司法解释基本上明确了业委会作为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但是,由于业委会难以单独承担责任,对于业委会能否作为被告的问题,各地规定不一.

由于业委会没有独立的'财产,所以它不能成为民事责任的主体,最终的责任有业主承担。这就导致业委会享有民事权利却不需要承担民事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使权利被滥用,损害业主的利益。

四、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立法。

1.依据《物权法》修改《物业管理条例》。

物权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该条款说明业主可以选择自主管理,可以选择专门的物业企业管理,也可以选择其他公司管理。对我国物业管理模式应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由物管公司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各地区物业发展水平不一,在城市化比较高的城镇中心区,物管企业管理更具专业性,也更有效率。而在那些物业发展水平相对缓慢的城乡结合地区,自主管理更具优势。这类地区大多数居民是农村转城镇户口,部分业主还没有适应“购买服务”的消费模式,致使不交、拖交物业管理费的现象十分普遍。明确自主管理的合法性,对那些专业性不强的环卫、绿化允许居民自主管理,可以很好解决物管企业与业主的纠纷。因此,重构我国物业管理模式,修改《物业管理条例》显得尤为重要。

2.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

目前,我国调整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规范立法层次都相对较低,相关规范散见于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在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出台专门的物业管理法尤为必要。

应以现有的立法为基础,吸收今年来从法律层面上对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规定,使其具有操作性.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业主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法律地位,物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的等内容。明确界定物业管理的范围,应当将是否由政府行政权垄断作为判断是否属于物业管理范围的主要依据。这样一部专门调整物业管理的法律,不仅提高了物业管理的立法层次,而且使物管活动有法可依,解决之前立法的相关冲突。

(二)明确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法律地位。

由于业主组织缺乏合法的民事主体地位,业主无法充分行使权利,承担责任,自身的利益无法维护,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有关业委会能否成为诉讼参与主体各地方争论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在208月20日给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金湖新村业主委员会是否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请求一案的复函》中明确解释: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之规定,金湖新村业主委员会符合“其他组织”条件,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形式规定业主委员会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其他组织”,即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缺乏明确民事法律主体资格的业主委员会无法独立、有效的行使法律赋予其的权利,行使权利受阻时,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另外,因缺乏主体资格而不能成为被告,业主对业委会违法的决议,也难以通过诉讼方式撤销。

另一方面,应设立业主共有资金。依据《物权法》第七十三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在明确了业委会的法律地位后,可以将业主共有的财产登记在业委会的名下,公用部分的维护费用由业委会财产支付,公用部分的收益也归属于业委会,由全体业主共有。设立业主共有资金,可以进一步理清在物业管理服务中各方的法律地位,保障业主对物业共用部分的收益权,实现业主大会对物业服务费用等业主共有资金的所有权、管理权,也便于业委会过错而需承担法律责任进行支付。

(三)建立物业管理纠纷解决的调解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物业纠纷数量逐年递增。物业纠纷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发生量较大、案件标的小、问题琐碎纠缠、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群体性对抗等特征。物业纠纷如果全部依靠司法途径解决,法院负担大,程序复杂,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下,以调解为主的人性化纠纷解决方式显得很有必要。我国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人民调解物业纠纷工作机制,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初发之时。新疆自治区司法厅已起草了《自治区关于加强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市三个地州市开展物业纠纷调解试点工作。物业纠纷调解机制成为解决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引入第三方调解物业纠纷,将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解放了审判资源,促进了问题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四)建立物业管理“黑名单”制度。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矛盾由来已久,从物业投诉的情况看,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的焦点在服务质量上。我国目前已在政府采购,食品安全等多领域建立了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物业服务行业也亟待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物业管理系统纳入诚信评价体系,针对投诉多、投诉之后整改效果不明显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处将其拉入物业管理系统“黑名单”,取消其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资质。物业管理“黑名单”制度有效震慑不合规的物业服务企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对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2]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5):2-14.

[4]董磊。论我国物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肖拓。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探讨。

特殊教育教师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1.1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目标不明确。

水利工程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是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福祉安危,好的质量是保证水利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管理机制不完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快,但是没办法保证高质量,导致项目在管理中很被动。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管理的目标认识不清晰,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未能对管理目标进行很好的规划,对一些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更应加强监管,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避免今后出现质量问题。

1.2登记法人负责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必须对于在建水利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高效管理,法人的职责包括,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的管理。合格的项目法人是水利工程能够建设完备的第一步,是每位职工利益的有效保障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水利工程法人负责建设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体现就是项目建设和管理不够规范化,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没有项目法人的情况,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本身不完善,这些造成的负责主体并不是十分的具体,为后期的风险责任承担带来很大风险。政府方面,替企业解决登记法人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造成资金、建设、管理的不间断性的发生,所以登记法人负责制制度的不完善都会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影响。

1.3质量监督、检查管理不严谨。

在水利施工现场中,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是面对的重要问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范。现在大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都有监督检查环节,检查并不是严格或者未按照严格程序来定。很多情况下,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出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非常普遍。另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管理队伍本身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人员并没有达到项目本身所要求的资质,因为管理队伍人员的参差不齐,知识与经验的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未按照规范程序进行监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监督程序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这都使得监督机制的建立形同虚设。

2主要对策分析。

2.1深化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将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一些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整个项目在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为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专门的施工安全检查,消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发生。培训、监管以及责任的落实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

2.2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法律与责任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法律责任制度已经迫在眉睫,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投入,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完善法人负责制。法人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人制度的完善可以抑制盲目负责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负责,也是对于更多工作人员的负责。二是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选用有知识、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对于专业化的水利工程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三是要对现行的规定进行一次合理的梳理,认真审查每一项规定,确保项目实施的法规和要求始终体现最科学的原则特征。

2.3严格管控水利工程成本。

管控水利工程成本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监管非常重要,严格管控工程成本,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成本管控规章,为项目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完善工程监理管控成本,在质检和监督作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建立完整的项目内控机制,加大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内控机制,加大工程成本的严格管控。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数据核对,为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方便。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说过:“幼教队伍中,只有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合理调配,才能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然而彭淑珍却道出了男幼教的现状:“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及男性择业观念的束缚,教育缺乏‘男性’。有的男幼儿举止行为有女性化的倾向,很多幼儿缺乏健康的个性品质。可见如果中国学前教育不走出这个迷宫,就必然会影响我们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在幼儿教育中加强男性教育刻不容缓。”此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是女性的天下,大多数幼儿园没有正规从事教学的男教师。20世纪90年代以后,丹麦和西班牙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达到8%左右,瑞典大约是6%。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达到了10%。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我国现有幼儿园的女性专任教师比例为98.13%,男性仅占不足2%的比例。另外,据《中国教育报》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0.3:9.7,在大连的比例是0.05:9.95,武汉市的比例是0.6:9.4,而在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是0.04:0.96。中国幼儿园长发展论坛主席李俊杰也认为,全国稳定的带班男幼儿教师不到3000人。

1.很多男幼教毕业后并未从事幼教一职。笔者大学本科学校,自学前教育招收本科班以来,男幼教毕业生共24名,从事幼教职业的仅2名。郑州幼儿师范学校从开始招收男性幼儿教师,截止到,该校毕业男性幼儿教师约50多人,但目前实际坚守在幼师岗位者不到10名。

2.很多男幼教从事幼教工作后很快离职转业。济南幼儿师范学校自开始招收男幼师生至今,共有44人,有36人毕业时进入幼儿园工作,现有18名已经离开幼儿园,坚持在幼儿园工作的18人中除2人是自己开办幼儿园外,只有3人明确表示会继续留在幼儿园工作,其他都表示不会在幼儿园一直工作下去,已流失及将要流失的人数占总男生数的93%,流失情况极为严重。

(一)男幼教在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不同性别得父亲母亲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幼儿园里,男幼教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提供的是男人的性别模式,男孩缺少父性教育,易使他们缺乏男性的特点,如刚毅、勇敢,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同样,女孩的性别认同也需要父性教育的影响。研究表明,缺乏父性教育影响的女孩,性别认识模糊,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和羞怯。

(二)男幼教的性格与智力特点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男幼教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更多以操作、探索和变换花样的玩法,刺激、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就使得孩子学到与女幼教不一样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男幼教参与孩子的生活,能有效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逐渐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

(三)男幼教的爱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女幼教对孩子的引导依赖她的女性特征,如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和富有同情心等,而男幼教通常是通过独立、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和宽容等个性特征影响孩子。孩子在与男幼教的互动中,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和学习男幼教的言谈举止,进而形成体现男人品质的个性特征。

(四)男幼教与孩子互动有助于孩子形成社会交往技能。一方面,男幼教影响孩子的交往态度,使孩子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教学论文)另一方面,男幼教在与孩子共同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平行平等的形式,给儿童更多的操纵、掌握交往过程的机会。

(五)男幼教是孩子快乐游戏的玩伴。男幼教一般比较粗犷、豪放,他们经常鼓励孩子冒险和探索,玩一些动作幅度大的游戏,给孩子带去无限的乐趣,使孩子咯咯大笑。同时,游戏中的大动作、激烈的身体碰撞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促进动作协调也是极为有利的。

(一)师范院校培养的男教师很少。

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十年来培养的男生总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数量极度缺乏。青岛幼师从开始招男生,截止到,共有男毕业生42名,总毕业学生数约为2700人,男生所占比例约为1.5%。长沙师范专科学校1976-20,毕业生总数为5124人,男生数为57人,所占比例是1.1%。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当女性在某一职业中占大多数时,多数男性会脱离这一职业,而男性对某种职业的脱离,必然降低了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再者,历史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让大多数男性认为培育孩子是女性的事情。

(三)工资待遇低。

据调查,67%的男教师的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27%的男教师收入在1500-之间,仅有6%的男教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有的幼儿园还不提供住宿,有的不给买五险。在许多西方国家,工资低也是造成男幼儿教师数量少、困扰幼教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芬兰,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也是女性居多。一般而言,芬兰的幼儿园虽然有合格的男性被录用,但在所有幼儿园工作人员中,男性还是只有4%。薪资低和不高的社会地位是人们不太愿意做这份工作的原因。

(四)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1.幼儿园里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好动、好问和不能很好的自我照料的特点,幼儿教师不仅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吃饭到穿衣无一不需操心,还要精心组织各项活动,使他们在各方面达到适宜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琐碎的。

2.幼儿园里女性居多,这给众多男幼教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男女心理不一,他们的关注热点也不一样。幼儿园里,女教师工作之外的交流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家长里短的女性话题,和男教师的共同话题只剩工作。时间久了,男教师会对这种外部环境不满,时常使他们感到心灵上的孤单和生活上的单调,渐渐地被边缘化,产生压抑。

(一)各师范院校增加男幼教的招生人数,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并改变其女性化培养方案。例如,可以给合格毕业的男幼教安排工作等。除了从男幼教的师源上入手,扩大男幼教的招生比例外,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更应该关注男性实际,体现男性特点,积极探索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课程培养方案、技能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培养方案、社会实践方案及就业指导方案等。这样,才可以使男幼教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专业认同感,积极投身于幼教事业。

(二)加大社会宣传与支持力度,鼓励男性加入幼教行业。社会舆论和媒体可以为幼儿园男教师带来与传统观念相冲击的新观念,让公众对幼教这个职业有全新的认识,正确认识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纳和鼓励男性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提高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男性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目前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原本对幼教事业感兴趣的男性止步门外。幼儿园要想留住男教师,就必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教师加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来。

(四)发挥性别优势,改善园所管理体制。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男教师的特殊价值,在职能设置上,尽量让男教师参与到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创新,挖掘潜力,激发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热情和成就感,使男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保证男教师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消除其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并最终减少幼儿园男教师的流失。

参考文献:

[1]李玉秋。论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男教师的迫切性[j].台州学院学报,,(2)。

[3]李小燕,杨宁。幼儿园男教师作用的初步探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4)。

[4]母远珍,隽国斌。从“局外人”到“局内人”――对一名幼儿男教师的个案研究。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4)。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修养和道德准则。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高校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处在一种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学生与家长、老师或是同学之间普遍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开展感恩教育,正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促成学生养成感恩的意识,培养学生增强爱心,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进而使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也让大学生更加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承担责任,并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不断求学的精神。其次,感恩教育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注重人文修养,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感恩教育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精华,对人类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因子。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进知识,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积极面对生活。无论如何,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知恩感恩,都是其贯穿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边缘化,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高校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主要是把重心放在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课程设置里基本都没有直接涉及到感恩教育的内容,大多都是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口头性的引导内容,教育缺乏现实性,不能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二)感恩教育理念模糊,方向不明确。

理念关乎着方向。教育教学的关键不应当是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应当朝着更长远的目标去努力。然而,由于教学引导的偏差,不仅仅是老师,学生眼中的感恩教育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提到感恩教育时,学生就想着如何在眼下为父母做些具体的事情,以彰显自己的孝心,提升自我的道德认知。教师更多的是强调“知恩图报”,要求学生遵规守纪,不辜负国家和家庭对自己的培养。然而,受传统伦理道德要求的影响,模糊理念上的感恩教育已经不符合中国培养全面人才战略计划的要求。现如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时代性和全面性,拓宽思维,方方面面的加强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引导,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要全面贯彻,亲力亲为,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增进对感恩的理解,而不是把它当成作业一样只是简单的体会一下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进而失去其作为人生内涵的重要意义。

(三)教育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偏低。

目前,高校的感恩教育尚处在探索研究的初步阶段,教育方式继续沿袭了传统德育教育的习惯,主要以课堂讲解和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以播放视频和讲授故事的形式存在,可是形式依然单一,长此以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仅实践教育内容少,教师本身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自身表率性不强,本身就缺乏相关的素质修养,课程本身也就很难起到说服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有效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把教育搞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起到感恩教育的真实作用。

(四)大学生自身意志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市场经济的充分调动下,大学生的情感意识也逐渐趋于自由化,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但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思想也变得严重起来。部分学生不仅不珍惜在校时光,还整天攀缘附会,对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感到理所应的,不仅如此,稍遇挫折还喜欢怨天尤人,感恩之心也逐渐得以丧失。在校期间,经常埋怨伙食不好、基础设施条件差。他们更多的是从自我满足感出发,一味索取不懂得付出,价值观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显得尤为混乱。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正当其时”,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

三、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优化校园文化,创建感恩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贯穿大学生活始末最为具体的表现,是一所学校最为独特的写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教育影响力。因此,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也将直接决定着在校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加强感恩教育首先要创建校园感恩文化,从而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来熏陶和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学校的感恩文化建设,可以首先从形象入手,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应充分利用板报画廊、电子橱窗、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站等传媒,让学生目有所及、耳濡目染;其次,以上率下,要求每名教师从自我做起,切实践行相关要求,以自身行为做表率,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感恩主题的教育,平时工作生活中也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要求,切实做到为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彰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适时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不同的人和事,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行为的操作深入了解生活,充实自我人生,在这样的实践生活中学生就更容易尽早的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体验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意识。具体操作过程中,校方可以利用一切时机举行以感悟亲情、尊重教师等主题的感恩活动,诸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制作感恩为主题的横幅、征集“感恩心语”定期发至校园网站、报刊等,以具体的行为活动培育学生感恩的情怀,教导学生要能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进而达到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理想人格的目的。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的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支教活动等,在具体的时间和环境中让大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大学生们能够自觉的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念和行为。

(三)以考促训,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在以考核机制促进教学的现实情况下,要想使感恩教育取得持续、优异的成果,就该建立卓有成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地域环境、办学特色、教学条件等,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适宜的感恩教育目标,并建立多元化的感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对感恩教育实施量化标准,定期对学生予以考核。例如将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中,制定学分制,用分数评定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和引导,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无趣,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严重缺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式的设置、互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数学的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少的缘由,分析出几点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化的有效方法。

一、从三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严重缺失的缘。

1、在教学中,教师目标不清晰,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逻辑。

新课改之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引入,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不是很恰当,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但是只是一味地求新,在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上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合逻辑,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起到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和理解“平均分”时,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鱼塘有7条鱼,打捞上2条,剩余的就是,这样就偏离了“平均分”的实质,因为鱼有大有小,这样举例子就不合理,极易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种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起不到正向作用,还会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

2、生活情境的创设不科学,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没有帮助。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这一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老师在设置的时候列举的例子不科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分歧,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道这样的数学应用题:市场上的西红柿3元一斤,请问20元能买多少斤西红柿?这道题十分符合生活情景,但是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西红柿的价格我们去买的时候是2.5元啊,还有的市场卖得贵一点,这样学生就西红柿的价格产生了讨论,课堂的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学生的讨论却偏离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达到生活化的教学效果,把课堂的教学主次颠倒了,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情合理,合乎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意义。

3、教学目标被生活经验取代。

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即是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太注重生活经验教学,这样就会对学生数学化意识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同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用也不大。例如,学生在学习两步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可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亲自去超市买东西,给他20元钱,让他买3支圆珠笔和4支铅笔,之后这个学生按要求买回来了圆珠笔和铅笔,并且也拿回来了正确的零钱,虽然数学教学意识在生活中有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真正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合理方案。

1、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调节。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知识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学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调节,对学生思维方面要给予不断扩展的空间,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2、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在教学质量上教师要认真做好工作,加强对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在课前要做好备课,对于案例的设置要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合乎逻辑,教学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3、设置的教学情境要合乎逻辑,与教材知识相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关键,因此,教学情境的合理性、科学性很重要。数学学科情景模式设置的主要特点是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能使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再现。引用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广播、网络等方式,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在样式上有所创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数学课堂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足以说明会计行业也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解决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内在原因。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两者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在政治上,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盲目从大,疯狂造假。当前,政府还未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较严重。这种体制的存在,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在谋求经济利益方面,企业都是通过隐瞒收入或虚增成本来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通过虚假信息披露,操纵证券市场股价,以达到从市场上骗取额外收益的目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信贷机构手中套用资金等。

2.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对造假者来说由于打击力度不够,惩处不到位,使得造假成本太低,并且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3.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为会计失信提供了可能。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人、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人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4.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角度不正,国家审计力量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有些企业或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或执行起来流于形式,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控制。

5.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腐等违法活动。其次,会计人员大都受制于人,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诚信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会计人员利益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造成一些会计人员要么急功近利,要么铤而走险,严重失信。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惩处机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应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2.强化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实现监督评价作用。良好的会计环境应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其中以企业会计制度最重要,明确会计人员只能做什么、怎样做,重在调整职业行为;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明确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重在调整内心的思想;单位领导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会计工作、施加影响使其背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带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

[2]国家会计学院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1)。

[3]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财会月刊,2003(2)。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当代大学生在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因而关注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将联系身边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以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上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而关注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将联系身边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缺失的表现。

伦理道德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或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在把握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审视和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是高校德育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

(一)诚信观念薄弱,责任意识淡化。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都出现了“诚信危机”。这种“诚信危机”在高校主要表现为诚信意识与行为失衡、“失信”行为多样化。具体表现为:舞弊行为严重、恶意拖欠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

此外,由于“功利主义”盛行,部分大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他们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责任意识淡漠,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获得奖学金、评先评优、入党、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等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所谓“贴金”事宜,很少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

(二)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缺乏团体协作精神。

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就必然与周围的人发生一定的关系。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据调查,困扰大学生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学习,二就是人际交往问题。多数大学生都能在与别人的相处中适当地考虑到别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但部分学生的交往主动性欠佳且过于关注自我,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一些集体活动中。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会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综合心理素质偏低等问题。

(三)公德意识与规范意识的缺失。

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能遵守公共生活的伦理规范。但有部分学生却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如在公共场合不给老年人让座甚至与其争吵、在学校里对公共教室垃圾视而不见或者自己也随处制造垃圾、在图书馆里偷书、不随手关闭水电造成浪费等。在行为规范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解放”了,因而漠视校规校纪,不服从老师辅导员的管理教育。

纵观以上的几个方面,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即目前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只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就更不可能在生活中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

二、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缺失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伦理道德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会导致社会公德水平的滑坡。因而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公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当下,中国传统道德虽然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应该在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传统道德,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价值观教育。

必须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以达到古代传统伦理道德“重整体精神,强调爱国思想;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的伦理道德要求。

2、家庭伦理教育。

在大学生中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能够尊重和赡养老人,做到古代传统伦理道德“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责任”的要求。

3、职业道德教育。

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使大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特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方法。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始终把受教育者当作教育的主体看待,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与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体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德育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灌输。其核心是呼唤主体意识的觉醒,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3]因为德育工作归根到底是受教育者真正接受外界所灌输的内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最终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过程。应该是行为主体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自愿行为。

因此也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变传统的“灌输式”为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从而自觉地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

校园文化,包括校风、学风、学校的历史传统、学校的各种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品德与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要通过组织各种讲座、学术论坛、名人报告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气氛,打造良好的学风。并且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种传播媒介的作用,特别是当下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以及通过广播、报刊、摄影、文艺演出等弘扬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及学校的各种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践行德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固然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但人们绝不是只能消极地适应社会环境,而是能够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抛弃旧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新道德品质。”[4]即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理论教学和校园环境的熏陶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信念的培养与道德意志的锻练,增强道德心理体验。只要在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为此,学校应积极支持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德。如利用周六、周日的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到学校附近的社区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生活无法自理的人服务;也可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或偏远农村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经历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道德心理体验,消除消极道德心理体验,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价值观。

总而言之,只有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培育才能被真正重视并通过实际活动予以贯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的成长,为以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青年教师本应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偏远山区青年教师归属感相较于城区学校青年教师明显偏低,表现为责任感和事业心缺失、工作主动性差、进取心弱等。青年教师归属感的缺失是制约偏远山区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重新构建偏远山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尤为重要。

1.教师心理失衡。

大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定位过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而实际情况是繁重的工作、生活负荷换得的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心理期望与现实落差巨大,出现了挫败感与心理失衡,导致归属感缺失。

2.人际关系僵化。

大部分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往往与老教师存在一定分歧,甚至个别青年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善于听取老教师意见,人际关系不融洽,造成归属感缺失。加上教师交际范围狭窄,个人婚姻大事无法顺利解决,以至于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

3.学校管理不善。

偏远山区学校各种行政事务、各项评估、各类材料报送等无端地增加了教师工作压力。许多学校在管理中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评价上唯成绩论,不考虑教学态度、工作责任感等,年终绩效考核与教学成绩直接挂钩,职称晋升、荣誉表彰等论资排辈现象也还存在,使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成就感。还有就是学校的管理者不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青年教师缺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也是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4.办学条件太差。

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进城需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支出,教师由农村考入城市再回农村工作,享受不到城市生活的品质,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此外,偏远山区的网速无法帮助青年教师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音乐教师苦于没有专业的辅助教学设备,办学经费也有限,必要的培训都无法开展等等,造成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

5.政策保障不力。

偏远山区教师福利待遇低,而职称评定标准相较城区学校更加严格,因编制数量少、人员更替慢,新进教师多停留在初级职称,有的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却仍拿着初级的工资,另外为职称评定还要准备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普通话测试等,花费了比城区学校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前景仍旧渺茫,无法给自己准确的定位,造成归属感缺失。

二、偏远山区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的影响。

1.教师流失严重。

一旦青年教师缺失归属感,就会将教师职业当作“跳板”,边工作边寻找机遇,一旦考上公务员、研究生或条件优越地区的岗位,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优秀青年教师的流失给学校教育教学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2.教育质量不高。

教师的情感是有效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因素,青年教师归属感缺失而焦虑不安,工作不积极,缺少主动性。很多青年教师人心思动,他们的离开或准备离开的想法和行动,势必影响到周围其他教师,造成教师队伍人心不稳,还加重了其他教师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学校生源不足。

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师资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缺失归属感,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的离开还迫使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甚至有的学生因对新任教师有逆反心理造成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更会降低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甚至出现学生转校现象,使学校生源受到影响。4.社会资源浪费教师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如学校在新任教师“传帮带”、培训等方面浪费了一定的人财物,而偏远山区完小教师多兼任管理职能,学校必须重新进行人事安排。

三、偏远山区教师归属感的构建。

1.倾斜政策,保障教师权益。

对偏远山区学校加大投入,提升软硬件水平,为教师提供周转用房,节省教师上下班时间及租房成本。依据学校的偏远程度,结合教师在农村学校的任教年限发放特殊津补贴,使其在待遇上与城区学校适当拉开差距,教师如调离偏远山区则取消补贴,通过提高待遇来稳定偏远山区教师队伍,也吸引城市教师向农村“回流”。此外,规范职称评聘制度,放宽对学历、英语、计算机等条件的要求,在偏远山区学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可申报特设岗位,畅通晋升渠道,让青年教师通过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来增加归属感。

2.强化管理,培养团队精神。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劳动,让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到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综合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引入学生、家长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巩固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注重人文关怀,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各种平台,为其参加进修、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关注青年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婚姻大事。培育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拓展训练、工会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培养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主人翁意识。

3.提升修养,奉献教师职业。

青年教师应从提升自身修养入手,要牢固树立扎根山区思想,提高奉献精神,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积极承担教学责任和义务。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主动与老教师、学生良性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融入到学校的大家庭之中。青年教师归属感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社会、学校及青年教师共同努力。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影响高职生合理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职业期望与职业定位出现偏差、就业市场不规范、专业特色不明显等。转变思想观念是实现合理就业的前提?同时必须规范就业市场?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加大对实训教学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一职业期望和职业定位出现偏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而部分高职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即使进了高职院校也不愿意学习技能。而且?高职生为接受高职教育而支付了高额的教育成本?毕业后期望得到较高的回报?但低薪的现实使高职生就业陷入困境。

二就业市场不规范。

首先?社会对高职生缺乏了解。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重理论、轻实践?把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部分人认为“高职”就是“大专”?甚至认为“高职”就是“职高”。其次?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合理的人才战略和盲目的“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严重。再者?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面临转轨改制的新问题?每年万职工下岗?一些单位不可能接收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对社会就业产生冲击。以上几个因素造成高职生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高职教育缺乏特色。

年以后?由于国家出台“三改一补”和“三多一改”的新政策?使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至今还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专业设置功利主义严重、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在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上?不能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没有协调好学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关系?或将高职按普通高专模式进行教学?重视学科课程?而实践实训环节薄弱?职业教育特征淡化?或者按职业技术培训式来进行高职教育?将专业技能和技术的运用和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专业理论教学重视不够?基础文化课程开设严重不足。

四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高职生工科类就业率普遍高于文科类就业率?如数控机床、汽车修理、检测等专业的人才供不应求?但这些专业并未因此得到调整或更新?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设备不足?多数学校实训时间不足一半?学生训练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

二、实现高职生合理就业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美元时?仍有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只能容纳左右的劳动力?目前我国人均收入美元?技工市场有,的需求?却只有,的供应量。因此?整个社会要转变思想认识?重视高职生作为应用性人才所发挥的作用。高职生自身也要转变观念。

二规范就业市场。

在国外?职业教育意味着职业资格准入证明。高职学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要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研究出专业建设中该保留的、该淘汰的、该发展的、该压缩的有关内容并及时作出应对。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预测、预报和宣传。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在方式上可采取“存入”足够学分、“支取”相应学历的模式。高职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国家要为校企合作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开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渠道。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职业院校中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实现“双职称”?还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有必要对学校在资本经营、盘活资源、多方面吸收教育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与企业一体化办学?推动公办职业院校与企业管理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方式。

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卡?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将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引入市场服务的轨道?与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系统相衔接?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外?应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为高职生正确地客观认识、评价自我?并根据自身的能力、职业性向、专长、人格特质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供必要的指导。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1.1体制带来的弊端。

在电力企业内部体制存在一些不利现象,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对会计工作有影响的问题,例如电力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并不是很近,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脱节,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电力行业也是国家的垄断性行业,这就使电力企业缺乏竞争性,进而使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为隐瞒真实的利润或成本。

1.2改革的不彻底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但是仍然有些方面还没有改革彻底,例如,没有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这就导致电力部门盈利空间变得十分有限,此外,正是因为电力部门承担了很多政府部门改革中的矛盾,进而导致电力部门肩负着很大的压力,在处理问题上也不是很干脆,这也就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环境。

1.3财经法纪意识淡薄。

在电力部门中有很多的负责人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其中就包括只要单位的资金个人没有拿,用在单位和集体的事情上就不能算是违法行为,这也就容易使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制造虚假信息。此外,由于会计工作主要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而且直接受到上级领导的安排,所以一旦上级负责人要求会计人员不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工作,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可能。

1.4单位历史包袱沉重。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部门,存在的时间非常长,虽然国家已经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电力企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这也就造成了电力企业内部冗员严重。为了电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就把一部分的电力职工人员分配到多经公司,同时这些多经公司进行了内部的体制改革,使主业职工掌握了一定的股份。因此,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主业和多经之间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而提供给会计人员虚假信息。

1.5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电力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上级单位主管部门为了自身的发展,就对下级单位制定很多的经营指标,出台很多办法对下级单位进行考核,下级单位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单位领导的利益。所以,下级单位负责人为了能够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保证自身的利益,就放大自己的经营成果,想方设法地制造虚假的会计数据并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这种情况下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二、如何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

随着人们对诚信会计越来越重视,当前,政府以及各个单位开始对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强烈的愿望,特别是作为国家垄断企业的电力单位,其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效益是比较好的,所以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对人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人们对电力企业有着更高的信任,我们应该把好会计工作质量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出电力企业真正的经济情况,提高人们对电力部门的信用度。

2.1加大教育力度,树立诚信为本观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是企业能否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人们应该自觉的约束自身,做一个诚信守法的好公民。总之,人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要想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其核心在人。电力企业凭借审计的机会,对全体电力职工开展诚信考核活动,主要包括职工的个人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积极地使电力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诚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贯彻执行“诚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的思想,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思想上的教育,使其更加的努力工作,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能够不为所动,同时不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领导是职工的有力榜样,应该加强对电力企业各级领导的教育力度,提高这些负责人的思想觉悟,带领职工人员走诚信道路。

2.2加快政策研究,规范单位经营行为。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了导致目前电力部门出现会计诚信缺失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相关政策和体制改革不到位。所以,国家应该针对电力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和体制,尽可能地减少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使电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走越远。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确电力企业输用电价格,明确各级电力企业之间的职责权限,提高对电力企业领导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根据电力部门发展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果国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电力部门的体制问题,全方位地解决电力部门的基本需要,解决好职工人员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问题,就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诚信。

2.3加大对会计部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电力企业相对别的企业来说属于独立的部门,企业内部有独立的规章制度,很多的部门负责人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形成了一把保护伞,即使财务会计人员工作上出现了问题,也顶多是责备几句就算了,并不会严厉地制止,这就会导致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上不认真负责。随着我国法律日渐完善,电力部门必须加强内部工作管理力度,对那些工作不认真负责,诚信缺失的会计人员应该采取惩罚措施,提高其思想觉悟,使其能够明白在这样错下去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4加强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管力度。

在对造假人员严打的同时,还应严格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纳入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提醒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一道,共同承担起依法理财的重担,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不再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财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也不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法律所不允许的事。

2.5建立和完善电力会计信用记录体系。

近年来,建立信用体系已在全社会逐渐推广,适应新形势,国家对所有会计人员建立完整的信用记录很有必要。电力单位也应为财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记录”,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的必备档案,条件成熟时甚至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诚实守信者受到单位的信任和尊重,大伪小信者受到信用教化而有所收敛,败德失信者受到应有的唾弃。

应该看到,现实中纯粹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原因和道德风险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并不多见,而更多地是人为的授意主动造假。因此,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广大会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理财环境,带头支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形式职权,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不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对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会计人员给予鼓励和奖励,使会计人员能坚决抵制经营中不诚信行为,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和不合理要求,坚持对做假的账说不,从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幼儿间的交流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活动中,幼儿间的交流相当缺乏,严重影响了交流的教育功能。现就幼儿间交流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提供对策。

现状一:幼儿只“喜欢”与老师交流。

分析:

老师的指导方向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导致幼儿只喜炊与老师交流。

一是老师的要求误导了幼儿。我经常看到老师在操作前对幼儿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什么发现等会儿告诉老师。”“做好了拿给老师看。”等等。

二是老师的评价误导了幼儿。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老师常常是针对幼儿自身作空洞笼统的表扬,如“××做得真快!”“××真棒!…‘××真聪明!”等等。而且这种表扬常常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的,这给被表扬的幼儿带来了极大的荣耀感,这种荣耀感驱使幼儿只喜欢与老师交流而不喜欢与幼儿交流。事实上,幼儿所谓的“喜欢”与老师交流.其目的只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肯定与表扬。这种表面的、带有“功利性”的交流难免使交流的内容显得枯燥、空泛,失去交流的实际效用。

对策:

1政变要求导向。变“告诉老师”为“告诉大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拓宽幼儿的交流对象。

2.改进评价导向。变评价只针对幼儿自身为针对活动本身,如“这种做法很有趣.还有别的方法吗”“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等。当幼儿所关注的是活动本身而不是老师的态度时,幼儿就会显现出有主见的个性,就会乐于和同伴交流。

现状二:幼儿只想讲不想听。甚至不想讲也不想听。

1.幼儿只想讲不想听。就讲和听而言.幼儿更喜欢讲而不喜欢听,当某个幼儿讲的时候.其他幼儿一般注意力不集中。多违规行为。

2助儿不想讲也不想听。更多表现为自由交流时显得无所事事,或木然呆坐或互相拖拉等违规行为。

分析:

一是老师对幼儿问的交流关注不够。集中交流时,老师的目光常常游离于表达者之外,不是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听、讲.就是惦记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表现为心不在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良好倾听意识与习惯的养成。

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笼统、枯燥。幼儿操作中、操作后老师常要求幼儿说说:“做了么?”“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等,这种枯燥、笼统且模式化的问题.导致幼儿不喜欢讲或不懂得讲,从而影响到交流的功能。

三是缺乏交流的环境。一方面集中交流时因幼儿人数多(一般情况下,每班有30个幼儿以上),表达者与倾听者相距较远.使双方没能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包括语言、目光、表情等的.交流);另一方面自由交流时,因椅子排列等的问题使幼儿局限于只与附近的幼儿交流。

对策:

1.对幼儿的交流作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老师宜借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所获得的经验,提出有利于幼儿间相互交流的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在制作图书的活动中,老师提供废旧图书、挂历纸、广告图片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装订成图书。在幼儿操作完后,老师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图书放在阅读区或展示台,引导幼儿边阅读边交流(“喜欢哪一本图书?为什么?”“怎样装订更方便阅读?为什么?”等),这不仅让幼儿有话可讲,而且还可以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留给幼儿充分地思考、表达的机会与时间。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幼儿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交流。老师可采用集中交流与自由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提出有利于引发幼儿讨论、交流的问题,如“哪些小朋友的做法和他一样?”“谁有不同的做法?”“你们赞成这种观点吗?”等.让幼儿在交流与争议中分享经验。

3.积极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环境。

(1)注重让幼儿在真实的、具体的情景中交流。幼儿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交流需要具体直观的凭借物。因此。老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具体的情景中自由交流。如在投掷活动中,通过创设“比一比,谁投得远”的活动情景,引发幼儿间的交流与争议。(2)创设有利于交流的形式。根据需要灵活采用交流的形式,提倡小组式的交流。小组交流不仅人数少,空间距离缩短.而且能让有共同关注点、兴趣点的幼儿聚在一起,有利于幼儿问的交流。(3)若需要集中交流时,老师应注重创设有利于专注倾听与对话的环境,如人数较少时.老师与幼儿可围成一个圆圈;人数较多时,听与讲的幼儿可面对面坐,教师坐于旁侧,让讲和听的幼儿、教师都能看到对方。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两大关系,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强、缺少积极性。一是忽视课程内容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割裂了学生实际就业需求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所学偏离社会需求。二是教师忽视学生自身发展同课程内容设计的教学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所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2]。这种忽视学生的教学方式同当下职业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为实现职业化教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2.2原因。

2.2.1生源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主要是职高、技校和中专的学生以及普通高中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弱,英语水平整体低下。

2.2.2教学理念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所在地的特色,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提高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人才具有较高的技能[3]。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对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掌握不够,未能结合高职教学特色,只是单纯照搬中等院校或是本科院校同专业的课程计划。

2.2.3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师在职业化教学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一方面是高职英语教师大部分科班出身,具有较高的英语理论知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4]。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缺少对素质教育的了解,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当前社会对英语专业的需求了解不够,导致教学计划同教学职业化道路相偏离,使学生无法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不利于英语教学职业化的发展。

2.2.4课程体系落后。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分为专业英语教学和公共英语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无法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此外,由于英语教材选择和课程开设对学生的职业化能力和英语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课程设定和教材选择不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则无法培养职业化人才[5]。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职业化教学时,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未合理选择教材,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职业化发展。

2.2.5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

部分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学习成果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机制,即采用笔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测试,但是却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高职院校要想在激励的竞争中实现英语教学的职业化发展,必须对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保证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幼儿园男教师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俗话说,“从广东到北京,买的没有卖得精”,就是说,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卖方在信息上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买方进行质量、价格或者服务上的欺骗,以谋取超额利润。现在中国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假冒伪劣商品就是典型的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这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契约经济,要求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诚实经营,信守承诺,如果参与者不守信用,会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经济活动陷入混乱,每个参与者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经济的发展,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的稳定。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商务部报道: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由于失信现象的严重性,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难、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企业生产及规模的扩大,企业避免不了会发生借贷和融资业务,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则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贷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中小企业拖欠货款或贷款已是屡见不鲜,这些成为我们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管理缺失或不到位。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比较滞后,信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较单一,这与当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贸易大国形象是不相称的。统计表明,中国仅11%的涉外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信用管理制度,此外,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90%的企业是采用信用赊销的方式和手段;欧洲的信用销售率也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的企业信用销售率平均在50%以下。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三)政府有效监管、依法纳税的需要。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无法避免,就是死亡和纳税”,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偷逃税收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企业的信用失守致使国家监管无效、税收流失。还有三鹿集团本是中国企业500强,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然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这些历经几代人形成的资产顿时化为乌有,集团3万职工被迫下岗。不仅如此,该事件对于整个奶制品产业可谓是灭顶之灾。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不仅对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在考验着政府的工作效能,更对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以上现象原因在于企业信用缺位,行为脱离政府监管。首先政府对企业进行信用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政府行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如果没有政府对企业的信用监管,那么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这是企业信用管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一)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驱动下的道德缺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逐利,如果企业失信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利,那么大多数企业的行为就会自然趋向失信,以获取超额利润,而守信的企业会因在竞争中守信成本较高,处于劣势而被淘汰,这也是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这种到处上演的恶性竞争方式使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降低质量和服务,消费者更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吃亏上当。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道德缺失、信用失守。

(二)信用管理制度及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健全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和执法,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立法方面,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法仍然滞后。在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相当严重。在对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处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惩罚和道德惩罚。政府对信用领域监管薄弱,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征信中介、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同时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这首先易导致因授信不当使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又会因对合作客户信用状况缺乏了解而受骗上当。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秩序优良的社会诚信空间。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首要从道德源头上抓起,加强全社会信用意识,树立社会良好信用意识观念和诚实守信原则;从道德观念上,培育企业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诚信”观念;从法律制度上,加强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执法,增加失信成本,逐步完善信用法规制度,从而构建秩序优良的经济社会诚信空间。

(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

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建立适应企业信用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的银行、税务、工商、海关、商检、质检等信用记录进行征集并互联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体系。例如早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的银行信用信息设立的征信管理数据库系统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

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监管方式等具体内容,同时要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通过实施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完善评级机构统计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行为的检查和督导等措施,防止个别信用中介的诚信危机导致整个信用评级行业失去应有的社会功能。要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应当从规范其收入来源、制定评级收费统一标准、建立评级人员回避制度、评级职业守则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完善评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信誉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实现企业诚信,需要全社会诚信经营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企业自身要把诚信管理摆在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发展的核心位子,规范其市场契约行为,同时要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江苏:切实履行合同监管职能创新企业信用管理机制[j];工商行政管理;15期。

2、崔昆;;企业信用建设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期。

3、王钰;;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j];辽宁经济;年09期。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职业化的发展脉络主要包括如下:首先树立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将市场对英语专业的需求纳入到学校的战略中。其次将市场的标准化需求量化,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从而设计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专业职业素养的不同培养要求。相关文献指出[1],我国当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口语表达能力不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因而要求未来的英语教学能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最后,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制定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