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说课稿(专业17篇)

时间:2024-04-15 20:04:01 作者:字海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能够帮助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小露珠》评课稿

我聆听了由沈冬芳老师执教的《小露珠》一课,感受较深。感觉在沈老师的教学下,小露珠是美的:美在外形,闪亮、透明、圆润。美在心灵,滋润了万物。整堂课,沈老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充满了人文精神。现就其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性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上,沈老师试图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健词句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品悟,通过读好“闪亮”、“透明”、“圆润”来感受小露珠的美,通过读好“光彩熠熠”、“生机勃勃”、“笑盈盈”等词语来感受它的心灵美,从而产生对小露珠的喜爱。

2、通过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与小露珠打招呼,辅助以声情并茂的图片,提炼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随之引导学生能否用别的词替换其中的动词。因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换的理由,进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这节课上,沈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评读的安排、想象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我们看到,朗读训练也好,想象训练也好,都成了激发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语言的形式,学生读得投入、说得动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

《小露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散文《跳舞的小露珠》是一篇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寓意科学道理的散文。大班的幼儿探索欲望开始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述能力也很强了。《跳舞的小露珠》它拟人化、情景化的手法表现露珠与太阳的关系,生动形象、优美,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散文中快乐而优美的意境,同时让幼儿感知露珠的特征和它所处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二、说目标。

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不能脱离语言领域的价值,学习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在次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所以结合散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萌发初步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散文诗内容,了解露珠与太阳的关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对露珠的认识,能运用“小露珠在xx上跳舞,xx怎样了”的短句进行多句创编。

三、说重难点。

重点:因为只有把握了散文的内容,才能进一步理解、感受散文所表现的内涵和意境,所以把目标1、2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

难点:大班的幼儿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强,但是对短句进行多句创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目标3作为教学的难点目标。

四、说教学准备(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准备)。

物质准备:制作动态课件(只有动态的画面,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小露珠跳舞时那种轻轻的、柔美的、快乐的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散文所表现的意境美)。

图片:教师将小露珠跳舞的场景画下来制作成照片样。

幼儿经验准备:提前一周让幼儿早期寻找和观察小露珠。(将有小露珠的场景拍摄或幼儿观察后画下来)。

本次活动我预设“照片导入”“欣赏、理解”“活动创编”三个环节来完成活动,通过照片激趣、动画的直观演示、有感情地朗诵、给难点构建支架,让幼儿通过欣赏、交流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一)欣赏照片导入。

欣赏小露珠在不同场景跳舞的照片。小露珠在哪里跳舞?猜猜小露珠会在什么时候去跳舞?

分析: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导入,引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欣赏小露珠优美的跳舞照片,说一说哪里跳得美?让幼儿初步感受小露珠跳舞的美。

(二)欣赏理解散文。

欣赏部分分三个环节。

首先:结合动画视频完整欣赏散文。提问:小露珠常在哪里跳舞?小露珠在等谁?为什么?

最后:散文里是怎么说小露珠跳舞的?带着这个问题再次欣赏散文。

分析:幼儿的欣赏和感受除了问题的意释、讨论交流,还需要给幼儿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的感受,这篇散文比较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次的欣赏来完成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散文语言及意见的美。我通过三次欣赏完成“小露珠在哪里跳舞?”“小露珠去哪里了?还会回来吗?”以及“散文里说小露珠是怎么跳舞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是从内容的了解到感受散文语言和意境美的递进,同时通过讨论、模仿,给予幼儿大胆地说和模仿着说的机会,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感受和表述的能力。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目标问题。

(三)活动创编。

1.跟随音乐和朗诵,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露珠。

2、活动创编。

分析:“小露珠会在哪里出现”幼儿已经有了先前的积累和讨论,“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对露珠的认识,能运用”小露珠在xx上跳舞,xx怎样了“的短句进行多句创编”这是活动的难点。要求幼儿创编2句及以上,并连贯地表述,对一些幼儿是有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为幼儿搭建了一个支架,利用幼儿活动前制作的树的好处的卡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多张卡片进行创编,降低难度,让幼儿按个体经验和需要进行学习,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说的数量不一样,体验成功感,从而解决活动的难点问题。

六、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语言区角(将活动中的卡片放在区角,为幼儿继续创编提供支持),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科普读物在阅读区里;科学区:探索水的秘密。

集体教学:美术活动(跳舞的小露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露珠;韵律活动:小露珠的一天,表现小露珠从跳舞要变成水蒸气的这一过程;科学活动:小露珠的秘密。

分析:幼儿的成长除了集体教学以外,也需要与外界环境互动,为幼儿提供自我探索、操作的空间,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探索。此次活动后也可以延伸出高结构的集体活动活动和低结构的区域活动。

七、说活动特色。

我认为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还是有特色的。

1、注重多聚道美的感受: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其感受美也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感知的。活动中通过看小露珠跳舞的照片、听一听说一说散文的美、动一动学一学小露珠跳舞,给幼儿以美的体验,来感受散文的语言和意境美,同时也让幼儿在过程中有机会说,使幼儿的语言在运用中发展起来。

2、强调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的多句创编提供了支架,降低了的难度,给幼儿说的信心。

3、课前准备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积累,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这些都是好的开展的依据。同时针对活动内容必须具有动感才能更好感受美的意境这一情况,制作动态课件(只有动态的画面,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小露珠跳舞时那种轻轻的、柔美的、快乐的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散文所表现的意境美)。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露珠说课稿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诞生的时间,再写小露珠诞生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诞生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执教《小露珠》这篇课文,有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而且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验语言的美,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基本由以下环节组成:

(1)导入激趣。

(2)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3)感受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4)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

(5)教师总结。

下面重点谈谈第二、三、四几个环节的设计:

1、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图文结合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阅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段落,他们的“发现”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谈自己的发现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自我探索。组织交流又可相互启发,提高认知水平。接着辅之于有感情地朗读,揉理解、感悟于一体。然后进行角色的转换与扮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小动物,他们对小露珠的赞美之词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发自内心。最后进行说话训练,让“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些优美的句子灵活地储存于学生大脑中。

2、“以读代讲”学习第六自然段,感受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因为小露珠的到来,植物们更显生机,大自然显得越发美丽、和谐。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多次朗读,使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不仅把文字中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也接纳这种语言,使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3、学习第七自然段,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你就是喇叭花,你会怎么向小露珠说?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盘活语言仓库并提取、运用语言的机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露珠说课稿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第五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课巧妙地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进行了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以及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心灵美的品质。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使文章读来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在之前学过《蒲公英》、《三袋麦子》等童话故事,所以对童话这一体裁并不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童话的特点就以回忆复习的方式将其揭示出来。学法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比喻的恰当和用词的准确。

2、学会本课生字。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知道小露珠受动植物喜欢的原因是她不但外表美,而且心灵美。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谜语。将谜底“露珠”与课题“小露珠”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小”字,初步体会露珠的可爱。

(二)抓住特点,图文互补,感悟文本。

接下来,以“分别画出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和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这一主问题,贯穿2——6自然段的教学。这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首先由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引出文章的2、3、4小节,让学生思考这三个小节的共同点,也就是都是比喻句,并让学生勾画出比喻词和本体、喻体,并结合图片的对比感悟比喻的恰当,从而体会到小露珠的外表美。同时,通过过渡语“不仅仅是这几个比喻句用词恰当,在这三个小节中还有一些使用准确的动词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段中“蹦、爬、落”这三个动词,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因为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而这三个小节又是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此处设计了填空,学生可以直接上台将词填入正确的位置。再由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引出文章第6段,通过观察这句话的特点初步渗透比拟句的概念,并由小露珠滋润花草树木体会其内在美。

(三)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

对于小露珠的形成和消失,也就是文章的第1和第7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读代替分析。渗透“不仅知道写的是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写的”的思路,将课文与小露珠形成和消失的一段科学介绍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和生动。最后,以“虽然作者开头介绍了小露珠的形成,结尾介绍了小露珠的消失,但都用了相同的句式。你找到这句话了吗?”引出关联词“越来越…越来越……”并以填空形式完成造句。

外表美。

心灵美。

《小露珠》说课稿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诞生的时间,再写小露珠诞生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诞生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1、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1、教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执教《小露珠》这篇课文,有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而且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验语言的美,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基本由以下环节组成:

(1)导入激趣。

(2)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3)感受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4)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

(5)教师总结。

1、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图文结合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阅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段落,他们的“发现”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谈自己的发现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自我探索。组织交流又可相互启发,提高认知水平。接着辅之于有感情地朗读,揉理解、感悟于一体。然后进行角色的转换与扮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小动物,他们对小露珠的赞美之词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发自内心。最后进行说话训练,让“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些优美的句子灵活地储存于学生大脑中。

2、“以读代讲”学习第六自然段,感受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因为小露珠的到来,植物们更显生机,大自然显得越发美丽、和谐。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多次朗读,使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不仅把文字中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也接纳这种语言,使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3、学习第七自然段,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你就是喇叭花,你会怎么向小露珠说?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盘活语言仓库并提取、运用语言的机会。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语文评课稿《小露珠》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

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小露珠说课稿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夜幕降临黎明蝴蝶戴上一股喇叭花。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衰老袭击珍珠水晶痕迹精神水蒸气。

钻石乐曲。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指名解释词语。

夜幕: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布遮住一样。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刚亮的时候。

然而: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可是”。

(4)齐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生字词。“黎”“戴”“蒸”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根据下面的内容,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小露珠在夜幕中形成。

(2)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纷纷夸赞她。

(3)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霞光,使所有的植物变得格外精神。

(4)大家和小露珠告别,小露珠化作水蒸气飞走了。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

夜幕降临黎明蝴蝶戴上一股喇叭花。

衰老袭击珍珠水晶痕迹精神水蒸气。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小露珠说课稿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试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感悟品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结合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1、教法:创设情境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本节课运用以下学法: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制作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三个小动物和小露珠的头饰,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我在教学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时,精心安排了几个环节,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感悟文本——拓展延伸,超越文本,尽量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下面我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平时在哪里见过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并用课件出示小露珠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小露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要力求扎扎实实,为此,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并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检查读等方式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读错的字要马上纠正,多读几遍,并且学写“”这个字,提醒学生要注意不要写错。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能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感悟文本。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1个特点,我课件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实物图片和小露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钻石的闪亮动人、水晶的晶莹剔透、珍珠的饱满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从而更透彻的抓住了小露珠的特点,理解动物们是多么的喜欢小露珠。

在理解动词的准确性时,我没有通过任何枯燥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戴上头饰去演一演,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自主去好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动作词写得是多么准确啊!“蹦、爬、落”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装点了植物,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音乐声中琅琅范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悟我声音所要表达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植物声情并茂地说出对小露珠的感激之情。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让学生自学这一段,找出小露珠变幻的结果,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并创设情境:高大的白杨树向小露珠招手,金黄的向日葵向小露珠点头,喇叭花吹奏着动听的乐曲,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感情诵读植物们希望小露珠留下的句子,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一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桌听。让学生尽情想象,进一步感受小露珠的美好以及动植物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是让学生从以下两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

(1)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2)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感受以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在学生的读、写中,使课文蕴涵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五)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明白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对自然学科的探索,懂得小露珠是一个可循环的自然现象,也是对课文最后小露珠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会来的”空白部分的挖掘。

七、小结总之,本节课我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文档为doc格式。

《小露珠》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露珠》。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试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感悟品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结合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1、教法:创设情境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本节课运用以下学法:

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制作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三个小动物和小露珠的头饰,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我在教学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时,精心安排了几个环节,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感悟文本——拓展延伸,超越文本,尽量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下面我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平时在哪里见过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并用课件出示小露珠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小露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要力求扎扎实实,为此,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并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检查读等方式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读错的字要马上纠正,多读几遍,并且学写“”这个字,提醒学生要注意不要写错。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能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感悟文本。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1个特点,我课件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实物图片和小露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钻石的闪亮动人、水晶的晶莹剔透、珍珠的饱满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从而更透彻的抓住了小露珠的特点,理解动物们是多么的喜欢小露珠。

在理解动词的准确性时,我没有通过任何枯燥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戴上头饰去演一演,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自主去好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动作词写得是多么准确啊!“蹦、爬、落”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装点了植物,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音乐声中琅琅范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悟我声音所要表达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植物声情并茂地说出对小露珠的感激之情。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让学生自学这一段,找出小露珠变幻的结果,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并创设情境:高大的白杨树向小露珠招手,金黄的向日葵向小露珠点头,喇叭花吹奏着动听的乐曲,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感情诵读植物们希望小露珠留下的句子,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一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桌听。让学生尽情想象,进一步感受小露珠的美好以及动植物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是让学生从以下两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1)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2)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感受以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在学生的读、写中,使课文蕴涵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五)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明白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对自然学科的探索,懂得小露珠是一个可循环的自然现象,也是对课文最后小露珠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会来的”空白部分的挖掘。

总之,本节课我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上是我的说课,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小学语文评课稿《小露珠》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达到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可以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接着,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曾经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阳谷第二实验小学武亚博。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

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重视方法指导。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借助媒体教学,固然有它的独到的优势,但学生阅读文本还是要回归课本中来,近距离接触,或许效果更好。

2、可适当添加小练笔。

看了罗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

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罗老师的《匆匆》一课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难得的好课。

《小露珠》说课稿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教材。

课文共7个自然段,2—5自然段讲的是小动物们都喜爱小露珠,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弄清课文中具体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喜欢小露珠,它们是怎样向小露珠问好的?引导学生品读三个比喻句,体会语言的优美,小露珠的可爱,小动物的礼貌,在品味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和动物们“蹦、爬、落”的动作时,我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示,让孩子们饰演这些可爱的童话角色,进行充满童趣的角色表演。

一位教育家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甚至是有所创造。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学生情绪高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动作,充满稚气的话语,将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和小动物们可爱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发展了语言,而且进行了一次文明礼仪的训练。

课文第6自然段讲的是植物们喜欢小露珠,教学这总值发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第2句话,霞光中的小露珠“光彩熠熠”,使所有植物变得“格外精神”,显得“更加生机勃勃”,阳光下的小露珠既然能给植物带来“精神”“生机”和“美丽”,那么,植物当然也喜欢小露珠了,最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花草树木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感谢小露珠,通过这一句式训练,既是对课文理解的概括,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

课文第7自然段,讲的是小露珠和植物分手时依依惜别的场面,教学这一段时,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大家与小露珠分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抓住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像:在分别时刻,大家还有什么话想对小露珠说,学生通过品读、想象、补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形象和情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植物们对小露珠的恋恋不舍。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中,应注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思、去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自身的水平有限,教学语言缺乏感染力,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没能让他们的情绪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还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评课稿《小露珠》

感谢郑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郑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

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郑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小露珠》说课稿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试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感悟品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结合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1、教法:创设情境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本节课运用以下学法:

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制作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三个小动物和小露珠的头饰,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我在教学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时,精心安排了几个环节,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感悟文本——拓展延伸,超越文本,尽量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下面我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平时在哪里见过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并用课件出示小露珠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小露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要力求扎扎实实,为此,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并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检查读等方式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读错的字要马上纠正,多读几遍,并且学写“”这个字,提醒学生要注意不要写错。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能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感悟文本。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1个特点,我课件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实物图片和小露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钻石的闪亮动人、水晶的晶莹剔透、珍珠的饱满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从而更透彻的抓住了小露珠的特点,理解动物们是多么的喜欢小露珠。

在理解动词的准确性时,我没有通过任何枯燥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戴上头饰去演一演,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自主去好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动作词写得是多么准确啊!“蹦、爬、落”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装点了植物,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音乐声中琅琅范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悟我声音所要表达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植物声情并茂地说出对小露珠的感激之情。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让学生自学这一段,找出小露珠变幻的结果,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并创设情境:高大的白杨树向小露珠招手,金黄的向日葵向小露珠点头,喇叭花吹奏着动听的乐曲,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感情诵读植物们希望小露珠留下的句子,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一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桌听。让学生尽情想象,进一步感受小露珠的美好以及动植物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是让学生从以下两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

(1)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2)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感受以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在学生的读、写中,使课文蕴涵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五)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明白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对自然学科的探索,懂得小露珠是一个可循环的自然现象,也是对课文最后小露珠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会来的”空白部分的挖掘。

总之,本节课我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上是我的说课,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小露珠》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露珠》,下面我将从教学资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1、说教学内容。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第五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课巧妙地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进行了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以及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心灵美的品质。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使文章读来生动有趣。

2、说学生资源。

因为学生在之前学过《蒲公英》、《三袋麦子》等童话故事,所以对童话这一体裁并不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童话的特点就以回忆复习的方式将其揭示出来。学法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比喻的恰当和用词的准确。

2、学会本课生字。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知道小露珠受动植物喜欢的原因是她不但外表美,而且心灵美。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谜语。将谜底“露珠”与课题“小露珠”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小”字,初步体会露珠的可爱。

(二)抓住特点,图文互补,感悟文本。

接下来,以“分别画出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和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这一主问题,贯穿2——6自然段的教学。这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首先由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引出文章的2、3、4小节,让学生思考这三个小节的共同点,也就是都是比喻句,并让学生勾画出比喻词和本体、喻体,并结合图片的对比感悟比喻的恰当,从而体会到小露珠的外表美。同时,通过过渡语“不仅仅是这几个比喻句用词恰当,在这三个小节中还有一些使用准确的动词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段中“蹦、爬、落”这三个动词,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因为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而这三个小节又是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在此处设计了填空,学生可以直接上台将词填入正确的位置。再由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引出文章第6段,通过观察这句话的特点初步渗透比拟句的概念,并由小露珠滋润花草树木体会其内在美。

(三)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

对于小露珠的形成和消失,也就是文章的第1和第7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读代替分析。渗透“不仅知道写的是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写的”的思路,将课文与小露珠形成和消失的一段科学介绍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和生动。最后,以“虽然作者开头介绍了小露珠的形成,结尾介绍了小露珠的消失,但都用了相同的句式。你找到这句话了吗?”引出关联词“越来越…越来越……”并以填空形式完成造句。

外表美。

心灵美。

《小露珠》说课稿

《小露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再写小露珠形成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形成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由此我确立的目标是:

1、能在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感悟品读。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对三年级学生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师生表演,培养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等。

3、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感氛围,是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4、迁移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我以读书训练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地演、说、评、读,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一)创设情境。

课文第一小节描绘了小露珠由夜幕降临时出现到黎明时变成黄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跟着视频去学习,让学生去总结发现。

(二)形象演示。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方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2个特点,我放出多媒体动画,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能够明白“蹦、爬、落”这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习第五节“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抓住一个“都”字,让学生观察课本的插图或者发挥想象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动物喜欢小露珠,学生很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观察很细致,想象力也很丰富。

(三)内化积累。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让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找出有哪些植物喜欢小露珠,并结合2、3、4自然段中的打比方说一说小露珠光彩熠熠像什么。再用第六段中的比喻句来说一说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变得怎样格外精神,学生能够在引导下准确说出“俊俏的小姑娘”指谁,“美丽的珠宝”指谁。

(四)启迪想象,情感升华。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学生读后能够发现小露珠的变化: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在引导学生理解“越来越”时,我尝试让一个学生起来重复读投影上的一段话,其他同学聆听和观察发现他几次读的过程中的变化,继而明白“越来越”的意思,再结合自身最近有什么变化来造句。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露珠要走了,请学生拿出纸写一写想对小露珠说的话。课文学习至此,学生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他们有的说:“小露珠,你回来吧,我们大家舍不得你走。”有的说:“小露珠,我很喜欢你,你可不可以不要走。”还有的说:“小露珠你明天一定要快点来,你来的时候记得打电话给我,我好去迎接你。”学生的想象力也打开了。

《小露珠》说课稿

本环节是对上节课的回顾。新课伊始,教师深情叙述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同时动画出示小露珠形成图,再现它由出现到“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的形象。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形,进入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知道青蛙、蟋蟀、蝴蝶喜欢它的原因分别是“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相机展示钻石、水晶、珍珠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感悟小露珠外形美。并通过朗读体会三种小动物“蹦”、“跳”、“爬”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本环节教学抓住重点词语“光彩熠熠”、“生机勃勃”和重点语句“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作为感悟的突破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小露珠把美丽带给大家,从而感悟它的心灵美。

本环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并通过朗读体会大家与小露珠分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课文的2—4自然段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为了让学生了解小动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它的外形美,我课件出示钻石、水晶、珍珠的实物图片和小露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从画面上看到钻石的闪亮动人、水晶的晶莹剔透、珍珠的饱满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有了感性认识。从而抓住了小露珠的特点,感悟到了它的外形美。

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植物因为小露珠而显得更精神、更美丽。如何让学生明白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它的心灵美、内在美,我觉得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因为小露珠的到来,植物们更显生机,大自然显得越发美丽、和谐。在学生通过两次自由读充分感知这一小节的内容后,出示与这段文字描写相对应的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画面,从图片上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小露珠给植物带来的美。瞧,太阳公公出来后,霞光中的小露珠“光彩熠熠”,在它的滋润下,草更青了,叶更绿了,花更艳了。小露珠让花草树木变得“格外精神”,显得“更加生机勃勃”。阳光下的小露珠能给植物带来“精神”、“生机”和“美丽”,那么植物当然也喜欢小露珠。其实,这也就告诉学生小露珠有滋润万物的作用。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出了味,悟出了情,也就能感受到小露珠把美丽带给大家,从而感悟出小露珠的心灵美。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中,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小露珠》说课稿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诞生的时间,再写小露珠诞生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诞生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1、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1、教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执教《小露珠》这篇课文,有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而且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验语言的美,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基本由以下环节组成:

(1)导入激趣。

(2)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3)感受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4)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

(5)教师总结。

1、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图文结合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阅读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段落,他们的“发现”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谈自己的发现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自我探索。组织交流又可相互启发,提高认知水平。接着辅之于有感情地朗读,揉理解、感悟于一体。然后进行角色的转换与扮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小动物,他们对小露珠的赞美之词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发自内心。最后进行说话训练,让“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些优美的句子灵活地储存于学生大脑中。

2、“以读代讲”学习第六自然段,感受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因为小露珠的到来,植物们更显生机,大自然显得越发美丽、和谐。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多次朗读,使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不仅把文字中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也接纳这种语言,使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

3、学习第七自然段,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你就是喇叭花,你会怎么向小露珠说?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盘活语言仓库并提取、运用语言的机会。